盆地熱狀態與天然氣的形成
許多學者對含油氣盆地地溫梯度的研究表明,不同地質條件,特別是不同大地構造背景含油氣盆地的低溫梯度差異極大,一般地從2℃/100m到5℃/100m,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地溫梯度的差異,必然導致成油深門限值相應的變化
在探索地熱、盆地、油氣三者之間關系的過程中,認識到沉積盆地中的原始有機母質向油氣轉化的過程受到各種因素控制,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熱的作用,也就是說,不同類型盆地地熱歷史,熱狀態又直接關系到油氣生成,演化,相態的分布。因此,熱的作用是聯系盆地和油氣的紐帶,是油氣生成的必要條件。
油氣演化一般溫度小于65℃,細菌降解起到主導作用的階段生成生物甲烷;65~150℃,熱降解取代了生物化學作用,I 和II 型母質演化到成熟階段生成大量液態烴及伴生氣,而III型母質則生成煤型氣,超過150℃,則進入熱裂解階段,形成裂解氣。然而不同類型盆地具有不同地熱狀態,從而導致油氣演化的結果也有很大差異。
我們通過對3He/4He計算大地熱流值的研究表明我國各油盆地大地熱流差值很大,并自東往西平均大地熱流值變低的趨勢為74mWm-2→65mWm-2→43mWm-2→51mWm-2,天然氣中氦同位素組成和計算大地熱流值的差異,反映在不同構造背景的含油氣盆地天然氣的形成分布特征及找氣的領域中
。
一、東部區
沉積了以第三系為主的源巖3He/4He比和大地熱流值高而有機質熱演化快,
成油門限線,天然氣以油氣中溶解氣為主,且油氣藏多為斷塊油氣藏,規模小二復雜,在海域,強的地溫場為第三紀含煤地層形成大型煤型氣田提供了有利條件,目前已在我國東海,南海發現此類型的大、中型氣田。
二、中部區
3He/4He低,地溫場弱,對于中、新生代氣田的形成不利,但卻為古生界油氣形成和天然氣藏保存提供了有利條件。大地構造的穩定背景有利于古生代氣田的保存。實際上我國以古生界為主的大氣區,大氣田,如四川川東氣區和鄂爾多斯靖邊大氣均分布在此區
三、西部區
3He/4He分布的特點介于中部和東部之間,天然氣分布受控因素比較復雜,如塔里木盆地源巖層系多,地溫低,熱演化進程相對慢,生成伴生氣,凝析氣甚至高溫裂解氣,準格爾,吐-哈盆地除伴生氣外,還形成以侏羅系為源巖的煤型氣。